YouTube是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网站,于2005年2月建立。创始人创建这个网站的初衷是想与旧金山的几个朋友分享一次晚餐聚会的录像。2005年5月该网站开始公开测试,12月正式启动。同时它获得来自美国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红杉基金(Sequoia Capital)350万美元投资。2006年4月,红杉基金再次向YouTube投入了第二轮800万美元投资。2006年10月11日,YouTube被Google以16.5亿美元的股票收购。据最新的资料显示,美国在线视频网站中YouTube所占市场份额最大,其比重为42.9%。被Google收购后,YouTube推出了广告收入分享模式,YouTube的每个注册用户都可以成为Google的ADSense广告账户的拥有者,在自己上传的视频上自动匹配相关广告,与YouTube一起成为广告收入的享有者,此时YouTube海量的流量会相应的转化成盈利渠道,可以吸引更多的相关广告,同时对积极上传视频内容的网民给予适当的回报,提高了网民上传内容的积极性。
Google对YouTube的收购,给了中国视频网站一针强心剂。特别是以播客形式存在的视频网站开始尽力模仿YouTube的模式,希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中国的“YouTube”。计世资讯认为中国的视频网站应该走自己的道路,模仿不能带来成功。
首先,类YouTube模式的视频网站在中国已经处于一种白热化竞争的态势,而这种模式成功的关键是依靠前期大规模的投入吸引庞大的、稳定的用户群体,从而实现在广告市场方面的突破。这种态势必然将中国的类YouTube网站们挤上一座独木桥,因为这种网络视频形式只能塑造1-3家成功者,而大多数参与同类竞争的视频网站将被淘汰。2007年中国多数视频网站将进入资金的枯竭期,有限的资金投入,孱弱的盈利能力,是否可以使中国的“YouTube”们坚持下来,我们拭目以待。
其次,以网民原创内容为主的视频类网站是从事网络视频的网站中进入门槛最低的模式。随着视频概念的盛行,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投机者进入这个领域,而本来就稀缺的有价值的网民原创视频内容就面临着不断被复制,被引用的状况,这种混乱局面将对此类网站的发展起到作用。
第三,困扰着YouTube的版权问题同样将作用于中国的类“YouTube”网站上。2006年11月,日本一个音乐著作权人机构向Youtube网站提出交涉,随后网站大约删除了三万段侵权视频内容。2007年2月2日,美国传媒巨头维亚康母公司向Google公司拥有的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正式表示,请他们删除十万段未经授权的视频内容,Youtube公司表示将照办。随着网民上传视频内容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版权类问题将会成为困扰网站经营者的麻烦问题。
视频作为未来互联网内容表现的主要形式,其发展有不可阻挡的趋势。Youtube所处的市场环境与中国的互联网及相关政策环境并不相同,中国的网络视频公司应该以中国的市场环境为出发点,在对宽带网民透彻研究的基础上探索自己的发展之路。
来源:
eNet硅谷动力